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防止策略

根据英国媒体的统计,马拉松比赛中选手猝死的概率为每10万人中0.8人。

各大马拉松赛事中猝死事件屡见报端。它与其他运动伤病不同,突发即有可能致命,因此对于每一个跑者来说,正确认识运动性猝死是避免悲剧发生、健康跑步的首要因素。

一、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

它有三个基本的特点:

猝死发生前没有明显症状;

意外,具有不可预见性;

从发生到死亡时间很短,大多发生在6个小时之内。

二、谁是真正“元凶”?

马拉松猝死里大多数是“心脏猝死”。心脏猝死里由于心律不齐而引起的占绝大多数。导致死亡的心率不齐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心室颤动”。 心室细动有的人有“器质性心脏病”,有的人没有。有的话就是“心肌梗塞”“心肌炎”等。不管有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只要陷入心室颤动这样的心率不齐,心脏就不是跳动了,而是震动。心脏接近于停止的状态。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完全停止跳动,导致死亡。

让心脏立马从心室细动恢复成原来跳动的机器就是AED(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除心室颤动器)。

很早以前只有医生通过心电图确诊了心室细动之后,才使用AED来治疗的。

在日本2004年7月以后,允许市民使用AED来急救。

在美国很多年前就在街道上设置AED,演习由市民动手来做直流除心室颤动。

尽管人们对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机制有不同的解释,但“心脏骤停”是罪魁祸首,这一点是公认的。

马凡氏综合症、心肌肥厚、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心脏瓣膜闭锁不全等心脏结构性问题均会引发“心脏骤停”,导致猝死。

因运动时需要心脏更加“勤奋”地工作,原本深藏在心脏内部的这些结构性问题就会被“诱发”出来。由于心脏是我们身体产生能量的动力来源,它一旦“罢工”,营养物质的补给线停滞,能量产生不了,代谢的“废弃物”也排不出去,当然就会致命。

类似的结构性问题如果在脑部,例如脑部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运动时也很有可能“引爆”埋藏于脑部的这些“地雷”,其结果也是致命的。

除了这些在心脏和脑部的结构性问题,导致运动性猝死的缘由还有一些间接的因素。

例如感冒、发烧后,有些人认为跑跑步、出出汗,感冒自然就好了,事实上正相反,因为感冒发烧使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运动会进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于入侵,如果入侵心肌,会形成病毒性心肌炎。

这就是为什么马拉松赛会要特别提请参赛队员说明比赛前一周有无感冒的原因;

再比如,热天运动时,身体会大量出汗,有些人就会及时补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但事实上许多人忽略了一点,出汗丢失的不仅是水分,还有矿物质。因此,热天跑马拉松应该喝专门的“运动饮料”才对!

除了上述两个例子外,还有就是没经过系统训练,或是有过训练但停止了一段时间没有跑马拉松的参赛者,突然报名参加比赛,也会出现心脏不堪重负而停跳,导致猝死的状况。

此外,服用药物(兴奋剂),忽视准备活动、整理活动,情绪紧张,过度兴奋等也会引发运动性猝死。

三、如何预防猝死?

运动性猝死的特征:

男性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机率高于女性;

按照国外研究的报道,30-50岁是高危人群,其中40-50岁为高峰;国内和日本的学者研究发现,运动性猝死有低龄化的趋势,一般多在30岁上下;

在马拉松跑中出事地点大多是接近终点处;发生猝死者绝大多数是有着多次跑马拉松经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