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不是你想跑就能跑 防运动猝死必看

近几年马拉松发生运动猝死事故,发现猝死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各年龄阶层的人群应该有所了解。

年龄误区 猝死与年龄无直接关系

首届“广马”猝死的两人均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相关数据显示,运动性猝死的高危年龄,在30-50岁间,又以40- 50岁为高峰。廖八根说,运动猝死年龄分布广泛,低至11岁,高至75岁,中位数为46岁,猝死与年龄并没有直接关系。

专家解说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于领教授]

释疑:对于马拉松猝死新闻的主角多为年轻人,他认为,年纪大、有基础病的人一般会避免长跑这类剧烈运动,而看起来比较健康、但存在潜在疾病的年轻人则更容易因不知情而“中招”。

赛前有必要做例行体检

王于领建议,对于需要跑“全马”或“半马”的选手来说,赛前有必要进行例行体检,做心电图及运动负荷实验,咨询心脏内科医生。跑马拉松之前,应当有近半年的训练过程,慢慢加大训练量,循序渐进,“如果以前连马拉松都没跑过,那还是容易出问题的。

急救三个关键

1.标配:AED 作为国内马拉松AED移动救护发起人之一、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王西富医生一直很关注马拉松比赛的急救措施与水平。“2014年广州马拉松,是国内首次在马拉松赛道上配置AED。当时设置携带AED的移动救护岗位40多个,骑行在赛道边,随时应对突发心脏骤停。一年来,AED几乎成为国内马拉松的标配,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大部分开始铺设AED岗位,比救护车布设更加密集和灵活,反应更快。

2.不止靠救护车 以往发生的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不少与急救设备配备缺乏等因素有关。王西富谈到,以往马拉松赛事,等救护车到达倒地者身边,经常是5-10分钟之后。而室颤心脏骤停每延迟除颤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7-10%。在设置AED移动救护岗位之后,除颤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心脏骤停急救,与反应时间密切相关,让整体急救过程无缝连接非常关键,单靠救护车显然不行。

3.心肺复苏 马拉松赛事急救体系并非光拥有AED就完美了。王西富建议,每一个现场第一目击者(跑步者、志愿者)应该学会识别心脏骤停,迅速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即刻开始按压,AED迅速到达并除颤,心肺复苏与间歇除颤相结合,然后在救护车到达后开展高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环环相扣,才能最终提高马拉松赛道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

五大要素

1 用力按:成人按压深度为5-6cm

2 快速按:速度100-120次/分,

3 允许胸廓充分回弹

4 减少按压中断

5 避免过度通气

个人防范

一. 在长跑过程中,不要盲目挑战极限在长跑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被周边跑友、观众的情绪所感染,要保持自己的节奏。

二 . 参与长跑比赛应具备的基本健康素养平素身体健康,有系统规律的长跑锻炼,体检合格,家族无遗传性心脏病史。

三、赛前5项基本准备

1. 系统训练: 参加长跑比赛(尤其是马拉松跑),一定要有长跑训练的经历,这种训练应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在训练过程中应有专业的教练作指导,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制定相应的运动负荷,因此平时应提高长跑的能力。

2. 进行健康评估: 定期对年轻运动员进行系统的健康评估,包括详细询问个人史、家族史、记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最后作出健康评估。对于参与竞技性运动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应在训练开始前给予心血管疾病的筛查与健康评估。

3. 赛前饮食: 饮食应该包括含糖量高,易于消化吸收(面食为主)的食物;脂肪含量少,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牛羊肉;充足的水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蔬菜、水果)。比赛前2小时不宜进食。

4. 赛前热身: 在出发前做好准备活动和拉伸,起跑前一定要做好热身,防止肌肉拉伤。

5. 比赛装备: 如冬季比赛,赛前应该穿风衣、手套、帽子等保暖,比赛时脱掉;赛服要吸汗、速干;选一双合适的跑鞋也很重要,不要新鞋,最好是大小合适的、经过3~4次长跑训练感觉合脚又不伤脚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