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领、社会精英阶层猝死事件时有发生,甚至连青少年和孩童猝死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白领金领过劳猝死,大学生过度熬夜猝死,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猝死、甚至连幼儿园猝死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样本和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说明中国因心脏疾病猝死的问题可能比已知的统计结果严重更多。
越来越多突发的不幸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民众急救意识的淡薄、急救知识的缺乏,院前急救设备的匮乏,急救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揭示出我国公众急救能力不够,也最终导致了我国猝死数据以触目惊心的速度不断攀升。
心脏骤停是指突发的心脏电活动异常,心脏突然或意外停止跳动,导致有效脉搏和血压丧失,由心脏骤停导致的死亡即为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任何人身上。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将会停止,如果不及时予以治疗,就会导致猝死。
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大大依赖于快速的高质量心肺复苏和除颤。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能暂时维持血氧供应,但仅仅心肺复苏无法将心室颤动转复为心脏正常节律,电除颤才是转复心脏节律、治疗心室颤动的唯一手段。
医学研究表明,对于心室颤动的治疗,除颤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即植物人。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的治疗,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聚焦于如何提供快速的电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