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不能成为摆设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关于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图文报道, “急救争一时,现学技术迟。平日不推广,设备无所值。”真实反映了我国AED使用现状和尴尬。

AED不能成摆设

全球每年心脏猝死的发病率达900万例,我国每年约1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四分钟”内,对患者进行AED除颤和心肺复苏,能有效挽救生命。

 

AED是能够自动分辨心脏骤停是否由室颤引起(不存在病人不是室颤却被电了的可能性),如需除颤,它会向病人的心脏自动发放高能量电流而完成抢救。

 

因为室速、室颤发生时,心脏没有跳动或心脏虽有跳动但却无法有效将血液送至全身,会迅速导致脑部损伤和死亡,每增加一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即降低10%,必须紧急以电击纠正。

 

根据媒体报道,美国每年提供3000万美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公共除颤计划,急救车5分钟内无法到达的公共场所全部依法设置AED,目前社会保有量超过100万台,平均每10万人317台;在日本,每10万人配备AED的数字为235台。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已配备的AED设备数目不超过1000台,差距可见一斑。

 

更有媒体走访发现,有着76台AED的北京首都机场,这种救命的设备被锁在金属箱内,贴在一旁的操作指南上着重标出,“本套设备仅供医务人员以及在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方面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使用”

 

AED用法建议,市民应该掌握。

 

AED通常安放在人流多的公共场所(如机场、酒店、运动场、商场、赌场、地铁、学校等),以便随时使用。与“灭火器”和“傻瓜照相机”类似,AED操作简单,稍加宣传或普通大众仅接受几十分钟的培训就能学会。最新的 2015 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指出,对于有目击的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如果不能立即取得AED,应在其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先进行心肺复苏。当AED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除颤。

 

以下是AED的操作流程,大家可以体验下:

 

1. 打开AED,接通电源(部分AED被打开时会自动接通电源)。

 

2. 贴电极片。装置中自带有两个电极片,分别贴放在病人的左乳外侧和右锁骨下方(如下图所示)。按提示将电极线插入AED的相应插口处(若病人胸部较湿,应先擦拭干净后再放置电极片)

 

3. 接下来,AED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此时所有人都应远离患者(身体不接触)。

 

4. 若仪器提示需要除颤,即刻按下除颤按钮,AED将自动放电,此时,仪器会再次提示所有人离开(部分AED装置会自动除颤,无须施救者按除颤按钮)。

 

除了AED提示离开患者,其余时间施救者都应争分夺秒地继续实施心肺复苏术。若非专业施救者,至少应持续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幅度5-6cm)。

 

需要指正的是,AED只限专业人士使用”是目前公众认知的一个大误区。在发达国家AED应用得很普遍,一般中小学都有相关急救知识的培训,可以说几乎人人都会用。其实,AED的使用方法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应该在全民中推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救命神器AED将会出现于绝大多数公共场合,面向更多有需求的群众。